企业党建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企业党建
一块铜撬动千亿级产业
来源:ob体育    发布时间:2025-10-16 22:14:02

  华中铜业员工正认真检测铜板带产品质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李航 周巍 摄)

  友和铜业铜板带生产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李航 周巍 摄)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精炼铜产量86.1万吨,居全国第四,铜材产量94.4万吨,居全国第七。

  作为千年铜都,黄石去年铜产业销售额950亿元,占全省的74.3%。以大冶有色、弘盛铜业、华中铜业等为龙头的铜产业链,撑起“华中铜谷”的脊梁。

  面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卫星互联网等新兴起的产业对铜基新材料的急迫需求,湖北铜产业如何拥抱风口?10月10日至11日,2025年湖北省铜产业生态合作大会在黄石召开,谋划“十五五”铜产业发展新航向。

  2024年,中国铜加工产量2125万吨,同比增长1.9%,占全球的58%。其中40%用于电力、15.2%用于电子信息、15%用于电器、10.5%用于新能源汽车等机械制造,用在建筑类的降至3.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吴琼表示,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及中国版星链的增速很快,拉动了高端铜基材需求的迅速攀升,去年以来,铜价已涨至8万元/吨。

  在湖北,目前已形成冶炼、加工、回收全链条发展体系,以黄石为引领,孝感、宜昌、黄冈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区域布局,在高精度铜板带、铜合金、电解铜箔等细致划分领域,已处于国内第一方阵。

  黄石,铜资源保有储量占全省60%以上,拥有铜矿区75处、富矿区41处,代表了湖北省铜资源保障能力。随着阴极铜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黄石已成为国内第三个达到此规模的市州。

  中色大冶总经理、湖北省铜业协会会长肖述欣介绍,1至9月,聚焦冶炼和材料两大业务,在铜加工费极度承压的情况下,公司实现产值601亿元、营收480亿元,预计全年营收620亿元。

  湖北航天电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支柱产业细致划分领域隐形冠军,三季度实现盈利收入10亿元,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和船舶等领域,着手并购业内企业,巩固龙头地位。

  以打造华中铜谷为目标,黄石以“补链、强链、延链”为主线,推动铜产业向高端材料转型,以中色大冶、弘盛铜业、华中铜业、航天电缆为代表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接续传递千年炉火的接力棒,让这座城市的铜产业,从“历史”走向“现代”。

  虽然我省铜基新材料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但随着铜资源和市场的变化,铜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湖北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说,国内铜冶炼企业80%的资源需进口。全省铜产业龙头中色大冶对进口铜精矿的依赖程度高达90%以上。此外,企业大而不强,产品全而不精,高端铜材产量低,难以满足我省万亿级光电子信息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

  短板如何补齐?黄石市以市场为导向、政策为引领、企业为主体,构建起市、区、国企联动的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出台铜精深加工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加大铜资源保障力度;推进铜谷链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大产业链招商,推动企业数智化绿色化发展。

  产业布局上,黄石加大资源勘探力度,辅以大冶博源环保再生铜供应,大冶有色四大矿山摸清家底,并支持其“走出去”。铜冶炼聚集下陆和新港园区;铜加工在下陆、开发区·铁山区布局“四条主链”;新港园区打造高端铜基合金新材料、铜保税仓储、物流及期货交割库,打通“原料—生产—流通”全链条。

  黄石市国投集团搭建供应链平台,为大冶有色、湖北诺德等公司可以提供原料保障。2024年,平台实现盈利收入超百亿元,铜产业实现工业产值98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37.35%,铜产业链发展至千亿级规模。

  走进中色大冶弘盛铜业,遍布厂区的传感器将各产线信息即时传输至智能控制中心,这个全国铜冶炼行业首个卓越级智能工厂,已呈现出“灯塔工厂”的模样。铜山口铜矿,数字化绿色矿山,井下自动采掘,矿区绿草如茵。

  如今,弘盛铜业、华中铜业、航天电缆、中化学大江环科、高能鹏富等5家企业获评工信部绿色工厂,传统铜冶炼材料企业,插上“绿色”“智能”的翅膀,转型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华中铜业6微米超薄压延铜箔,凭借优越的性能用于干扰性线路板、可穿戴电子设备等领域;湖北诺德3微米极薄锂电铜箔,让锂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提升20%以上……

  黄石铜产业集聚效应也引来众多产业链企业落户,友和铜业、淮远电子等企业入驻黄石,仅下陆区便聚集了39家铜产业链企业,华中铜谷的效应进一步放大。

  此次铜产业生态合作大会上集中签约项目14个,一批供需对接项目将铜产业链条联系得更紧密,一批产学研项目,将更多智力引入全省铜产业链。黄石致力于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联合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聚焦高端铜合金半导体前沿领域,力争在3至5年内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湖北省铜业协会表示,将大力深化区域产业协同,促进省内铜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合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共同建设长江经济带铜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技术共享。

  当“十五五”即将来临,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正重塑铜产业肌理:绿色低碳的冶炼技术让资源循环利用率跃居全国前列,从纳米级电解铜箔到航空级耐蚀合金的创新突破,使“湖北智造”在新能源极耳、卫星通信元件等高端领域闪耀全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国资委打响关键矿产资源保卫战

下一篇: 2007年我国新发现大中型矿藏地208处